近日,《厦门市关于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完善了多项基金相关政策,并新设数支基金,将撬动超800亿元的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和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施增资扩产项目500个,三年累计总投资超2000亿元。
母基金研���中心关注到,《意见》中有不少涉及到母基金与创投行业的重磅举措,力度极大,我们摘取重点并分析解读如下: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厦门此次设立的规模1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金、规模50亿元的产业链招商基金在顶层设计上十分科学合理,相当于用150亿元的大手笔完成“F+D+M&A+S+招商”的综合策略。
当前,也反映出“F(投资于子基金)+S(参与基金的二手份额转让)+D(直投或跟投投资项目)”成为越来越多母基金的“标配”。鉴于母基金存在双重收费、投资期限长、流动性较差和收益率爆发性不高等弱势,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F+S+D”三者合一的新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具体来说,通过精选优秀子基金,在母基金本源业务上精益求精,保证稳健运营;通过S基金的投资提高灵活度,补足母基金流动性;再通过精准直投(跟投),提升母基金收益爆发性。厦门的百亿先进制造业基金,就明确指出将参股市场化子基金和二手基金份额(S基金),运作较为市场化。
此外,厦门市的两支基金,不仅有“F+S+D”,还兼顾了并购和招商。
一方面,并购投资为企业提供长期资本、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和行业的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与配置,能够为企业提供真正具有增加值的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在产业链沿伸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价值。从全球市场来看,并购投资已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主流成熟模式,例如并购基金已超过美国私募基金在管资产规模的60%,而中国的并购基金在私募市场的占比仅为11%,总量和占比均较小,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一方面,运用基金招商的手段进行招引,也是当前全国各地的一大趋势——各地持续加码资本招商、股权财政,设立大型母基金。“股权财政”本质上是以国资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股权财政不仅能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加充裕多元的资金支持,而且还能催生更多制度优化下的宝贵投资机会。
近两年,各地“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以此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对当地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作为发展资本招商的重要手段,母基金与创投行业正在受到多地政府的重视。
在推动母基金和创投行业发展方面,厦门市早有布局:早在2013年,厦门就在全国率先出台股权投资行业扶持政策,落地厦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享受多项优惠,各区、管委会也出台配套政策。此后多年,持续通过奖励、税收优惠等措施来推动股权投资行业快速发展,包括落户奖励、购租房补贴、投资奖励、高管奖励、投资收益所得税奖励、风险补助等。
近两年,厦门也持续发力VC/PE行业,母基金十分活跃,利好政策频出:
2022年11月,厦门市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公示参股子基金名单,一举要投10家GP。这支母基金有许多亮点:提高出资比例,出资比例最高不超过子基金规模的30%,-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比例原则上最高不超过子基金规模的50%;加大让利幅度,子基金管理机构可申请回购引导基金持有份额的50%,引导基金可根据子基金返投厦门完成情况,对引导基金获得的超额收益进行分档让利。
2022年9月,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湖里区人民政府发布《厦门自贸片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发展办法》,政策有效期三年。据悉,这是全国首个母基金专项扶持政策,与厦门市、区两级政府之前出台的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办法形成互补,有力支持了母基金的发展。
2022年4月,同安区政府与金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区级产业引导母基金合作落地。金圆集团旗下厦门创投受托管理同安区科创母基金和招商并购母基金,基金规模150亿元。
“母基金强,则创投聚;创投活跃,则产业兴。”可以预见,厦门此次大手笔发力,又将吸引一众GP的关注,股权投资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